目前,絕大多數人進入大學還是要依靠高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選拔方式十分公平。但也有人會認為學生過于追求分數,會導致壓力過大,素質教育的欠缺。那么假如高考成績不是大學錄取的唯一標準,結果又會怎么樣呢?
事實上,韓國就是如此,我們不妨看一下。
韓國大學的錄取有三個指標 :
1、校內考核 ,占總分的70%
2、高考成績占總分的30%
3、生活記錄本
韓國政府實施記錄本的目的是減輕教育負擔 ,實施素質教育 。 而且 ,這種素質教育也是用錢積累的。
只有進入著名的私立高中 ,花錢請各種老師 ,才有豐富的社會活動和競賽經驗 。而一般經濟拮據的家庭 ,根本無法同時應對學科考試和素質教育的雙重壓力 。
韓國曾經拍過一部叫《學習 背叛 》的紀錄片 ,詳細記錄了三個普通家庭學生的經歷 。
在日韓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教育培訓行業的困境從來不是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與缺乏優質教育資源的矛盾 ,而是人們希望成為教育競爭的贏家與競爭選拔機會有限的矛盾。
只要頂尖大學的畢業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機會 ,頂尖大學的年招生人數 只占全國考生的不到萬分之一 ,這種矛盾就會長期存在 。
這種困境的根源在于一個階層逐漸穩定的社會體系 ,教育在促進社會上下流動方面起著公平的作用。 教育幾乎是公平目標的唯一有效手段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