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把“出國留學 → 找工作 → 拿工簽 → 轉綠卡”當作一條順理成章的道路。但從2025年開始,這條老套路幾乎被徹底堵死。H-1B的門檻被抬到了令人咋舌的高度。預計到2026年,申請人數將突破33萬,但配額依舊只有8.5萬個。更殘酷的是,從2025年起,年薪不足20萬美元的應屆畢業生,連抽簽資格都沒有。
1. 留美門檻直線飆升:年薪26萬美元才算“入場券”
以前,即便工簽難抽,至少人人都有資格碰碰運氣。可現在,游戲規則徹底重寫:抽簽資格和薪資掛鉤,收入低于Level 3直接出局。
換句話說,除非你能在硅谷拿到26萬美元的年薪,或者在紐約投行突破18萬美元,否則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
現實是,大部分畢業生即使進了大廠,起薪也不過10萬—15萬美元。有人拿到10萬美元的offer,卻因為不到Level 3,連申請H-1B的資格都失去了。這不是個別案例,而是整個留美移民路徑的系統性轉變。
2. 想“慢慢來”?新規不給時間
有家長安慰孩子:剛畢業工資低很正常,先積累幾年經驗,再沖擊高薪不遲。問題是,政策不會等你。
OPT最長只有三年(非STEM更短,僅一年)。你必須在這段時間里把年薪迅速拉升到20萬+,否則就只能打包回國。更糟糕的是,大多數崗位前兩年的漲薪幅度不足10%,離Level 4差得太遠。
而且,H-1B政策近兩年幾乎年年收緊,沒人能保證未來不會直接堵死更多通道。
3. 留不下?其實是需要換思路
在當前形勢下,移民策略必須徹底升級。與其把賭注壓在工簽上,不如直接考慮更主動的通道——NIW(國家利益豁免) 或 EB-1A(杰出人才移民)。
為什么越來越多人轉向NIW?
原因很現實:美國近幾年科技、金融巨頭頻繁裁員,很多公司干脆停止為外籍員工申請勞工證(PERM)。這讓依賴勞工證的EB-2、EB-3通道幾乎走不通。
而NIW的優勢就在于——無需勞工證,只要能證明工作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有機會直接獲批綠卡,通常在3-4年內完成。
4. NIW的核心要點:三大標準
要想拿下NIW,需要滿足以下三點:
杰出性(Exceptional Ability):證明自己在專業領域具備高于同行的能力。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展示工作對美國有實質性、廣泛的價值。
價值平衡(Benefit to the U.S.):即使可能“搶”走美國本土崗位,你帶來的貢獻依然大于潛在風險。
聽起來門檻很高,但其實完全有辦法逐步積累。
5. 如何增強申請競爭力?
提升“杰出性”
主動參與科研或重大項目,爭取在成果中署名。
發表論文并提升引用率,在學術圈或行業會議上刷存在感。
獲得獎項、競賽名次或資助,凸顯行業認可。
凸顯“國家利益”
善用STEM優勢:STEM相關專業的NIW獲批率高達90%以上。
證明影響力超越崗位本身:讓成果體現行業或社會層面的價值。
強調國際化獨特性:你的跨國經驗、技術引入或市場拓展能力,是美國本土人才難以替代的。
身份規劃要趁早
很多人畢業后才發現:想留,卻留不下;回,又不甘心。
問題并不在于美國不需要國際人才,而是規則在不斷加碼,你必須提前布局。
無論你是在讀本科、碩士還是博士,如果沒有提早規劃移民路徑,很可能會在畢業時陷入工簽受限、政策突變、求職困難的三重困境。
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前準備,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身份通道,別等到“無路可走”才后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