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新政策出臺后,很多人都會談到高考制度不變 、家長培訓需求不減 、教育培訓公司價值幾何 、產業邏輯破滅后裁員動蕩不安等問題 ,但卻忽視了一個根本性問題,教育培訓行業為何存在 ?又為什么會被整頓呢?移路邦今天將為您分析這兩大問題。
保持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是每個政府部門的最終目標 。但具體到教育部 ,就是要通過 “育人 ”來達到這個目的 。
首先,說發展 ,是要為民族發展服務 ,需要兩類人才 :
2、高端人才引領科技突破 。 因此 ,要高考選拔制度 ,要把有能力 、有天賦的人選拔出來 ,所以就需要有高校 ,投入大量資源 ,設立實驗室 ,配備專家教授 ,讓高端人才脫穎而出 ,在重點科技領域實現突破 ,為國家在全球競爭和引領進步中把握機會 。
要達到第二個目標 ,必須建立競爭和選拔制度 。 而且 ,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 ,這種競爭選拔制度 ,必須要公平 、公正 。
目前教培行業需求 、供給與政策調控之間的矛盾 ,根本在于 “育人 ”的目標 ,國家最佳策略與個體最優策略 ,并不統一 。
但是 ,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 ,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高考選拔制度的贏家 。尤其是在高考擴招與社會雇傭差別之下 ,更多的人看到了高考勝利者 ,都不想當工業化的勞動力 ,于是各種雞娃 、校外培訓、學區房就誕生了。
這個矛盾決定了,在教育問題上,不會有一個人人都滿意的解決辦法。
無論學校是否愿意承認 ,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學科訓練終究是為學生的成績服務 。 但是 ,一旦發展為全民參培,將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破壞國家培養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學奧數 、學稀奇古怪的思維方式 ,過多 、過難,會逐漸影響到學校的穩定 ,甚至會讓大量普通兒童厭學和失學 ;其次 ,真正的教育環境下,能夠考高分的學生變成了那些上培訓班、大量刷題的學生 ,但他們不一定是對學習有熱情 、有悟性 ,那些有天賦的人又可能過早地被磨滅 ;再者 ,劇場效應下,校外培訓加重家庭教育負擔 ,成為整個社會的負擔 ,會進一步影響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
這正是國家政策限制培訓行業的根本原因 。
友情鏈接: